助力志愿 >> 品牌项目 >> 详情
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于2014年2月正式注册成立,标志着作为上海志愿服务“一体两翼”工作格局中的一个新引擎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开辟了一条运用社会资金、通过项目资助的方式,推动支持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新路。在上海志愿服务领域也是很好的创新,在全国也属首创,推动了志愿服务事业资金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
2014年首批110个志愿服务项目获得了经费资助。基金会成立以来,在市文明办的指导支持下,开展了建章立制、资金募集、项目资助和管理等工作,加大对志愿服务活动资金引导的力度,并在项目资助的执行过程中开展了中期监管和后期审计工作,加强过程管理,把好监督关。
在资助的方向上坚持了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老百姓的急难需求。2015年7月,市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发出了《关于申报2015年资助志愿服务公益项目的通知》,全市市级志愿者服务基地和市志愿者协会直属总队、各区县志愿者协会、各委办局系统的志愿服务组织,以及各社会公益组织都踊跃申报,截止9月底,共推荐申报项目191个,其中服务类143个,活动类33个,基础类15个。经过对申报的191个项目进行资格审核,有145个项目符合申报要求,再由15位专家评委对145个项目进行评选,经过好中选优,投票评选出130个项目,作为2015年度资助的志愿服务项目。
今年资助的项目大多是通过志愿服务解决助老、助残、助医、关爱农民工及留守儿童、应急救援、交通文明、环境保护等八大类内容,在130个资助项目中,八大类项目103个,占79.2%。在区县申报的项目中大多是开展社区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中的项目,特别是以关心和帮助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项目居多,如:闵行区浦江镇《博雅睦邻家园公益项目》、静安区南西社区《夕阳依然红——特殊家庭老人关爱服务》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所在地区老龄化带来的矛盾。同时,委办局系统的有些志愿服务项目也落实到社区,如杨树浦水厂的《“水立方”志愿服务》项目,就是为企业所在的社区提供志愿服务受到社区居民欢迎。再如,市医院系统申报的项目大多以助医为主,帮助患者缓解就医难和医患矛盾,志愿服务的内容方式和志愿者的来源与传统的志愿服务相比,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受资助项目的评选方式也不断创新,重在了解服务对象的感受和体会。今年,在评选出的130个资助项目基础上,按得分高低选取前30个资助项目,召开2015年最佳资助公益项目评审答询会。通过30个申报项目(团队)负责人汇报项目基本情况和志愿服务对象对项目感受的发言,专家评委现场提问答疑,最后由专家评委投票,共评选出 20个2015年最佳资助公益项目。
受资助的项目不断创新发展。一是志愿服务内容进一步创新。环保、文明旅游等项目与去年相比有了增加,如《阿拉爱上海,铅酸电池我回收》项目,通过与社区和企业建立志愿者队伍,把污染环境的铅酸电池有序地进行回收处理,促进了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二是服务对象进一步延伸。一些项目突破了传统的服务对象,把服务对象扩展到艾滋病患者、脑瘫儿患者、药物成瘾者等,如《慢传之艾滋病和结核病预防关怀志愿服务项目》、《用爱铺就地狱归来之路——药物成瘾者康复助力计划》等,把志愿者的爱播撒到特殊群体。三是基础类项目的功能进一步显现。在本次资助项目中,有12个基础类项目,主要是围绕志愿服务的制度建设,研究志愿服务的培训、服务方式方法的改进等,如市礼仪协会编写《志愿服务手册》,徐汇区中心医院“蒋舒文团队”长期致力于志愿者专业培训的研究,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探索研究《新兴力量——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在儿科医院的服务模型》等等。四是项目志愿者来源进一步扩大。有的从党员志愿者扩大到联手民主党派志愿者,有的从医务人员志愿者发展到康复患者志愿者,有的从大学生志愿者发展到中小学生志愿者,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志愿服务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