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志愿 >> 品牌项目 >> 详情

资助项目│幸福白老汇 志愿手牵手 ——上海静安幸福益站志愿服务中心
正文▼ 发布时间:2023/03/01 12:55
>

上海静安幸福益站志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幸福益站”)2013年3月18日由郑丽君女士创办的社会组织。幸福益站一直坚持“关爱他人,幸福自己”的公益信念,运用专业的工作手法,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媒体、公众等多方资源,搭建起“民生、公益、发展”的综合型资源整合平台,实现公益需求和社会资源的精准对接。

9年来,围绕新上海人青年、社区老人、青少年三大群体,创建了“幸福加油站”、“幸福新鲁班”、“幸福夕阳红”、“幸福白老汇”、“幸福童缘情”等多个幸福品牌项目,联合发起了两项专项慈善基金,提供各类服务与志愿活动7000余场。先后获得了全国5A级社会组织、上海市先进社会组织、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十佳优秀女性社会组织暨巾帼文明岗、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等荣誉称号。

 

数字赋能,陪伴助力社区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与社会结构转型,白发、白领逐步成为静安乃至上海需要服务的两大群体。对此幸福益站推出了“幸福白老汇”志愿服务项目,旨在发挥两代人优势,解决“白领”和“白发”两代人需求。“幸福白老汇”志愿服务项目通过“互联网+公益”的新志愿服务模式,利用APP和微信公众平台,整合社会志愿,形成志愿合力,实现城市“白发”、“白领”两大人群互联、互补、互动。幸福白老汇志愿服务项目从2015年开始就关注科技助老,开始组织青年志愿者为社区老人教授智能手机的使用,开展至今7年里,一对一帮助了3500余位长者学会了正确使用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班的学员赵阿婆,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名参加了活动,在志愿者一对一的帮助和指导下,学会了发朋友圈,并成功帮助了社区居民找回了丢失的猫咪。居住在武宁坊的黄老伯在大腿股骨手术后,由于家里唯一的女儿在国外工作,家中无人陪同复诊及外出理发,幸福益站的工作人员得知后,迅速为黄老伯联系周边理发店上门为其完成理发,并陪同完成复诊,仅仅在24小时内就解决了黄老伯的难题。“幸福白老汇”志愿服务项目上线申城首个线上助老APP,运行“互联网+公益众筹”的筹力方式,通过设立“我要求助”、“我来帮助”等方式,“白领”和“白发”“发单”(发出需求)和“接单”(网络服务接单),提高了点对点服务的时效性。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助力幸福益站公益项目打造,以志愿服务项目为纽带,实现将爱心传递,将志愿服务精神弘扬,吸引更多市民共同加入志愿服务中,目前“幸福白老汇”项目已为3000余名长者提供各类民生服务。通过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动员公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加强参与志愿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也带动公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成为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拓宽长度,重塑生命价值

随着志愿服务项目的运作,幸福白老汇对社区老人进行细分,延伸服务年龄段,聚焦60-69岁的低龄健康老人,探索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积极养老模式。经过调研,低龄老人的需求中有一项最为迫切,那就是能够继续参与社会服务,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因此,幸福白老汇志愿服务项目有了升级的2.0版本。

“幸福白老汇”志愿服务项目基础上衍生了“幸福合拍”志愿服务,关注低龄健康老人的摄影爱好需求,邀请青年导演、媒体人开设免费的纪录片拍摄制作课程,组建老年志愿团队,引导其关注拍摄孝亲文化、志愿公益、社区建设、社会热点等内容,从老年视角观察社会、传递声音、展现老年群体社会价值。通过镜头定格一个个志愿精彩瞬间,深刻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用镜头展示给公众志愿精彩,营造浓厚的志愿氛围,动员和激励更多市民投身志愿服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

陈湘云,作为少数的女性摄影志愿者,原上海电台的文艺记者,她退休后一直在文化活动领域参加志愿服务。当看到“幸福合拍”志愿服务项目时,她觉得是自己圆年轻时候摄影梦想的好机会。为了梦想,她克服路程艰辛,承担起拍摄重责,亲力亲为为影片细节校对文稿,从中不仅体现了志愿的奉献精神,更实现了自我价值。目前“幸福合拍”志愿服务项目已有300余名志愿者参与,拍摄出40余部纪录片,连续三届参与上海市老年文化艺术节,在全市范围内展映,项目也被上海老年报、上海交通广播电台、静安有线等媒体多次报道,学员作品《家在外滩-出发》还获得了第六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特别鼓励奖。当这些志愿者看到银幕上放着自己拍摄的影片,他们没想到,这个年龄还能实现自己的电影梦,他们开始相信了,60岁也可以是一个新梦想开始的地方。

智能手机班

智能手机班


增强厚度,携手美好公益

和一般公益项目单向提供帮助不同,“幸福白老汇”更为重视“两白”之间的志愿双向互动,在这里不仅是“白发”需要“白领”的雪中送炭,“白领”同样可以向“白发”发出“求助帖”。项目鼓励长者志愿者将自己的一技之长与白领志愿者分享,如开设志愿小课堂教授上海话、书法、绘画、传统手工艺等,或是分享生活经验、工作经历等,发挥志愿者互帮互助精神。

静安寺周边商圈的企业白领陆小姐是一名新上海人青年,在参加过多期老年人一对一智能手机教授志愿服务后,无意提出自己想学习书法的愿望,街道内的袁老伯看到后,在三八节为陆小姐和同事上了一堂“书法课”,不仅学习了知识,更是获得了一个“忘年交”,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目前,每年约有1200多名白领志愿者和白发老人完成志愿身份的转换。

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通过资助“幸福白老汇”项目,聚焦年长者精神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痛点、难点,通过创意的方式解决他们的心灵困境,关注他们的深层幸福,联手白领、白发两代人,让老人们在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中有期盼、有热情,感受到真正的幸福。